zhoz blog 重新开张,欢迎继续支持!
Dec
29
前几天看预报说,今天有大雪、暴雪什么的
实际上的确是下了一上午,但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,下午刮起大风,果然不一会就停止了
难道今晚三兄弟又一起聚了聚。
妯娌们为了家庭聊了很多。而我和兄弟们也在游戏中奋战的很热烈。
实际上的确是下了一上午,但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,下午刮起大风,果然不一会就停止了
难道今晚三兄弟又一起聚了聚。
妯娌们为了家庭聊了很多。而我和兄弟们也在游戏中奋战的很热烈。
Dec
13
华夏族(皇帝)--4000多年前
尧
舜
禹
夏朝--约公元前22世纪-公元前17世纪
商朝--约公元前17世纪初-公元前11世纪
周朝--约公元前11世纪-公元前256年,分为西周,东周,东周又分为春秋,战国
秦朝--公元前221-元前206年秦王(赢政)统一六国,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,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。
西汉--公元前206年-公元25年,汉高祖(刘邦)->汉文帝->汉景帝(刘启)->汉武帝(刘彻)
东汉--公元25-220年(汉光武帝)刘秀
三国--公元220-280 年刘备、曹操、孙权争夺天下
尧
舜
禹
夏朝--约公元前22世纪-公元前17世纪
商朝--约公元前17世纪初-公元前11世纪
周朝--约公元前11世纪-公元前256年,分为西周,东周,东周又分为春秋,战国
秦朝--公元前221-元前206年秦王(赢政)统一六国,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,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。
西汉--公元前206年-公元25年,汉高祖(刘邦)->汉文帝->汉景帝(刘启)->汉武帝(刘彻)
东汉--公元25-220年(汉光武帝)刘秀
三国--公元220-280 年刘备、曹操、孙权争夺天下
Dec
2
今天学习了2卦:
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
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
临; 君子以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。
大观在上,顺而巽,中正以观天下。观,盥而不荐,有孚顒若,
下观而化也。 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 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
童观,小人无咎。
原以为,学易是为了趋吉避凶,今天才知道只是童观矣!
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
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
临; 君子以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。
大观在上,顺而巽,中正以观天下。观,盥而不荐,有孚顒若,
下观而化也。 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 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
童观,小人无咎。
原以为,学易是为了趋吉避凶,今天才知道只是童观矣!
Nov
30
昨晚开始翻阅《通鉴》,感触颇深。
当年的文科读了很多史,也没有什么感觉。真是一个年龄阶段就会有新的认识。
《资治通鉴》的内容以政治、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,兼及经济、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,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、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。
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。这才是读史的意义所在。当然,为了到处吹牛、调侃、卖弄,也不为一种时尚。
主要内容
当年的文科读了很多史,也没有什么感觉。真是一个年龄阶段就会有新的认识。
《资治通鉴》的内容以政治、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,兼及经济、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,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、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。
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。这才是读史的意义所在。当然,为了到处吹牛、调侃、卖弄,也不为一种时尚。
主要内容
Nov
15
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了“识人五法”。即:
第一,居视其所亲。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:如与贤人亲,则可重用,若与小人为伍,就要当心;
第二,富视其所与。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: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,贪图享乐,则不能重用,如接济穷人,或培植有为之士,则可重用;
第三,达视其所举。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,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:若任人为贤,则是良士真人,反之,则不可重用;
第四,窘其所不为。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,就要看其操守如何;若不做苟且之事,不出卖良心,则可重用,反之,则不可用;
第五,贫视其所不取。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,则可重用,反之,不可重用。
(魏文候请老臣李悝为他挑选的两位宰相候选人提出裁决意见,李悝说:宰相是君主的主要助手,应由魏文候自已而不是别人酌定。李悝提出了五种意见供魏文候参考)
第一,居视其所亲。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:如与贤人亲,则可重用,若与小人为伍,就要当心;
第二,富视其所与。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: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,贪图享乐,则不能重用,如接济穷人,或培植有为之士,则可重用;
第三,达视其所举。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,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:若任人为贤,则是良士真人,反之,则不可重用;
第四,窘其所不为。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,就要看其操守如何;若不做苟且之事,不出卖良心,则可重用,反之,则不可用;
第五,贫视其所不取。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,则可重用,反之,不可重用。
(魏文候请老臣李悝为他挑选的两位宰相候选人提出裁决意见,李悝说:宰相是君主的主要助手,应由魏文候自已而不是别人酌定。李悝提出了五种意见供魏文候参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