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c 10

圆和处世 以礼待人 雨

, 09/12/10 16:38 , 生活日記 , 评论(0) , 引用(0) , 阅读(1759) , Via 本站原创 | |
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,最好要先去那样对待别人。你想让下属都服从你的领导,就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困难之处。
以礼待他,恭礼有加,恰到好处,就没有怨恨,久而久之必然使他佩服。所以孔子说:“恭敬无礼则徒劳。谨慎无礼则畏惧。勇猛无礼则谋乱,正直无礼则绞乱。”又说:“本身不用礼而期望礼于从,本身不用德而期望德于人,就是乱。”天玄子说:“有礼的人所以示范人,所以能服人,所以能敬人,也所以能自敬。”柏拉图说:“我对待人们无礼,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我。”刘伯温说:“惟有礼可以限制暴怒,惟有诚可以破除奸诈。”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,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。讨厌他人的人所以自恶,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。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,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。所以释迦牟尼说:“讨厌人、陷害贤能的人,好似仰天吐唾沫,唾沫到不了天,还从上坠落于自己。好似逆风扬尘,尘不至于对方,还是洒回自身。”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。
  在战国时期,有人向荀子请教交往中如何注重礼节。荀子说:“人生有欲望,欲望不能达到,就不能无求,求而没有度量分界,就不能无争,争就生乱,乱就无穷尽。先王们讨厌这个乱,所以制订礼义来限制它。限制人的欲望,使人们少去求取,使欲望不能穷达于事物,事物必然不屈服于欲望,两方面共同滋长,于是礼便兴起了。”这只不过是从狭义而言的,如果从广义而言,正如古代圣人所说:“大礼与天地同节。”

  夏朝兴礼而能长期稳固,所以有419年的历史;商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,所以有648年的历史;周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,并继承了夏、商的礼而有所增减,所以有887年的历史。汉代又复兴礼制,叔孙通精通周礼而变更它,也有425年的历史。唐代有287年的历史,宋代也有316年的历史。这些朝代,都是以礼治国。

  秦国实行的是暴政,而不以礼治国,所以只有39年的天下。隋代实行的是逆政,所以仅有28年的天下。元代实行的是武力治国,所以仅仅90年。至于魏蜀吴三国时期,以及宋齐陈梁隋六朝之中,梁唐晋汉周五代时期,他们所兴的都不是礼治,所以灭亡得也快。

  夏桀与商纣,桓、灵公与汉献帝,唐玄、昭宗及宋徽、钦宗,甚至历代亡国的君主,考查他们各个时代的政教、风气,思想形态与社会意识,都是不仅不以礼治国,并且逆礼道而行。所以政治腐败、贪官污吏大行其道,民心涣散,士人对前途感到渺茫。纲纪不正,军事无备,经济衰落,教育不举,到后来即使悔恨莫及也无法挽回残局。治理企业、现代交际的道理也是这样,做人修身的道理同样如此。一定要形成和遵守一定的礼节才会形成良好的形象,才会使人真心敬佩和服从。

  礼并不是那些时髦学者所说的迂儒超世的学说,不合乎现实的高谈阔论,也不是腐朽之物。所以各朝各代,都有礼的起因,都有礼的增减,谁也不例外。

  大圣人孔子说:“说到又能履行,就是礼。”《易经》中说:“雷在天上,响声极大,君子不符合礼的就不履行。”又说:“不符合礼不看,不符合礼不听,不符合礼不说,不符合礼不动。”这就需要有慎重独特的观点,也就是有真心诚意的功夫。所以礼的本质,是自内心而生发的,然后表现在外部,而又是从外制、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。这样内外双制,使所有的道德行为,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。这种习惯与行为,通过很长的时间,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,不必去勉强做作。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些,不仅贪污堕落、结党营私、偷生怕死之徒极少出现,就是损公肥私、损人利己、谋权篡位的事也少见了。

 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。某君是机关的最高领导,高级职员去见他,他不但坐着不动,也不屑回你一声某先生,而且不肯注视对方的陈述,对方只好站在旁边说话,真是架子十足。有时不高兴,认为对方说的话不对,他竟始终不开口,好像听而不闻,视而不见,对方落得一场没趣,只好愤然退出。他对高级职员尚且如此,对其他下属,便不问可知。对待朋友,也是似理不理的神气,实在令人难受。当他得势的时候,大家只好背后批评,当面还是恭维,还是奉承,心里却是反对他。后来,形势逆转,一时攻击他的人非常多。人在社会,要少结人怨,多结人缘,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,礼是人为的,是后天的,必须用心去学习,学习成为习惯,多礼便十分自然了。

作者:@Everyday NetLog
地址:http://log.zhoz.com/read.php?663
版权所有。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!

发表评论

昵称

网址

电邮

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[登入] [注册]